三、课题论证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800 字)(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加强,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了学生的预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养成良好的习预习惯作为总目标提出,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前置作业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许多数学老师认为“预习”是语文课的“专利”,数学课如果进行预习,会让学生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导致上课不专心听课,课堂气氛沉闷等。其实这是对“预习”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没有经过预习,完全跟着老师走,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只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他们的思路往往会跟不上,他们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老师即使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也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于是产生了如下的后果:教师预习要求不具体,学生预习不到位,没有预习方法,即使布置了预习作业,大多数学生也是敷衍了事,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在自主收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1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进行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课堂的研究。2、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600-800 字)目前,国内外数学教学都在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研究。从目前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中可以看出,“探究式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