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物体的测量,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幼儿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物体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感受测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测量的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尺子、测量卡片、教学挂图。学具:幼儿用直尺、测量卡片、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次“量一量,比一比”的小游戏,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指测量桌上的物品,比一比谁的手指更长。2.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教具,向幼儿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示例讲解(10分钟)教师用直尺进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展示测量结果。4.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测量卡片和直尺,让幼儿自己动手测量卡片上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5.汇报与交流(10分钟)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与其他幼儿分享测量的过程和心得。六、板书设计1.有趣的测量2.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工具:直尺、尺子(3)测量步骤:放平、对齐、读数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用直尺测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手臂、腿长等),并记录下来。2.答案示例:手臂长2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测量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2.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家中尝试测量其他物品,并与家长分享测量的过程和成果。鼓励幼儿用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示例讲解的详细步骤4.随堂练习的指导与反馈5.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上,应重点关注幼儿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和直尺的使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建立起厘米和米的概念。同时,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让幼儿用小手指测量桌上的物品,感受长度差异。2.通过故事导入,如《小蚂蚁搬家》,让幼儿跟随小蚂蚁一起探索长度单位。三、示例讲解的详细步骤1.放平:将直尺平放在被测物品上。2.对齐:使直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品的一端对齐。3.读数:视线垂直于直尺,读取与被测物品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四、随堂练习的指导与反馈1.观察幼儿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2.对幼儿的测量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测量心得,提高其表达能力。五、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1.针对性: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巩固所学知识。2.实用性:作业要具有实际意义,让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1.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测量其他物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与家长分享测量成果,增进亲子互动。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二、时间分配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避免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2.讲解长度单位和示例讲解环节各分配10分钟,确保幼儿充分理解。3.随堂练习环节10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三、课堂提问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幼儿积极思考。2.注意提问的难度,避免过难导致幼儿产生挫败感。3.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其自信心。四、情景导入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