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工商管理攻读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拟定学位论文题目:中国铁路建设融资问题探讨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度逐步加快,铁路运输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交通联系枢纽。2004 年国务院公布了《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以 2020 年铁路营业里程为例,总长度将达到 10 万公里,客运专线达到 1.2 万公里,同时技术设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以目前的数据来分析,铁路建设资金需要 2 万亿元来支撑建设计划,每年平均需要 1300 亿元。一方面铁路建设部门要筹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铁路每年还要筹集款项偿还债务。当前铁路建设筹集资金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关乎到我国铁路建设进度。从目前资金来源来看,铁路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 1999 年铁道部才实现盈利,由于盈利数额较小,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扩大再生产。铁路建设基金是铁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每年不超过 400 亿元,除去偿还利息的部分之外,仅有 200 亿元可以建设铁路项目,国家开发银行每年可以向铁路部门提供 300 亿元贷款,但是每年建设铁路资金高达 1300 亿元,远远不能达到建设新铁路项目的目标,因此铁路建设融资不足的问题是非常明显。以往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当代铁路建设需求,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支撑显然是不现实的。探索铁路融资新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国铁路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铁路建设基金和债务性投资两个方面。目前传统铁路投资融资特点体现为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国家投资占据了铁路投资的绝对主体,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则占有非常小的比例。政府行为色彩比较强也是铁路融资特点之一。无论是铁路建设债券还是国债,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利用政府只能,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众所周知,铁路建设由于营利性和资产流动性不足,影响了民间资金进入铁路建设投资的积极性。 研究意义:我国传统的铁路投资体制形成于建国初期,其特点是中央政府承担了铁路建设的主要任务,资金来源渠道是比较单一的,利用政府权力来集中社会上的财力,集中进行铁路建设。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利用传统投资体制,强行压抑投资各方积极性的做法,显然是难以适应现代形式要求。我国铁路投资体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演变,设定了铁路建设资金、股份制改造和合资铁路,探索新的铁路建设融资模式是非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