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很大。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严重,农村养老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解决我国当前的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实现社会稳定,需要加强相关环节的建设,完善相关的养老制度,真正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农村老人的利益。关键词:养老 农村老人 保险目录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缘起 1.1 概念 1.2 现状二、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问题 2.1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不到位 2.3 老人没有固定收入 2.4 年岁高,生活不便 2.5 亲人不在身边,精神难以得到慰藉 2.6 容易生病,医疗费用高 2.7 相关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达标三、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 3.1 传统思想的阻碍 3.2 农村经济落后 3.3 子女对于老人的情感问题并不重视 3.4 关于养老保险的立法不够健全四、对策 4.1 重视社会养老保险 4.2 儿女尽自己的能力给予父母生活费 4.3 积极求助于社会 4.4 请人照顾父母或者接父母同住,方便照顾父母 4.5 应当多多与父母沟通,尽可能节假日回家多多陪伴父母 4.6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4.7 明确相关的机构责任,完善相关立法总结参考文献正文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缘起 1.1 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1.2 现状 当前,中国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过亿。截止 2014 年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达 2.12 亿,增长速度很快。而其中低收入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所占数量也很高。资料显示,到 2030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综合种种因素,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而这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农村尤为严重。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选择进入城市,造成农村老年人长期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都有很大的问题。 农村农民养老问题当前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当前,国家针对农村养老这一问题制定了具体政策,推行了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但农村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保险金收益却往往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