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锁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以宁波味千拉面为例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高。连锁企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的危机处理都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在愈发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危机管理能力成为企业出奇制胜的关键。特别是餐饮连锁企业,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一旦危机处理不当,将使消费者失去对该企业的信任,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基于此,众多学者相继开始借鉴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危机管理实践开展相关研究。一、关于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的界定(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于危机预防的认识比较早,古时即有“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福祸相依”等思考,这些都属于早期的危机辩证思想。但我国系统的危机理论成型则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小天鹅集团“末日管理”、华为“冬天危机”、冠生园“陈科月饼”等事件的爆发,危机管理引起了相关学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关于危机与危机管理的认识与界定,学者何苏湘(1986)着重于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并界定危机:她认为企业危机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是一种非常规的状态,如果能够恰当的处理,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机遇。学者魏加宁(1994)对危机管理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其认为危机管理具有紧迫性、扩散性、复杂互动性等。沈灼林,何俊德(2002)两位学者指出,其业务及主要是在外部环境或者自身经营管理转变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组织结构不稳定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会使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阻碍。朱磊、朱峰(2004)两位学者则从预防角度阐释危机管理,其指出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企业预防、解决危机事件的必需,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推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危机理论的研究最开始是为政治危机服务的,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企业竞争加剧使得其面临的危机也逐渐增多,比如比利时可口可乐危机事2件、美国芝加哥强生泰诺危机事件等,因此学者们开始将危机理论系统的用于企业管理。关于企业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定义与性质,Steven Fink(1986)在其著作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visible 中研究了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为企业所带来的危机,并提出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Barton (1993) 指出,危机其实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