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献综述 80、90后大学生个人理财方式选择 文献

文献综述 80、90后大学生个人理财方式选择 文献_第1页
文献综述 80、90后大学生个人理财方式选择 文献_第2页
文献综述 80、90后大学生个人理财方式选择 文献_第3页
180、90 后大学生个人理财方式选择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富的增长以及投资理财主体的年轻化,80、90 后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他们日渐成为投资理财的最活跃的组成。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众多学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了大学生理财的研究上来,下面就来总结分析一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理财方式研究(一)国内研究成果赵蕊,邓巧玲(2016)在其文章《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支付方式和理财行为的影响》中从个人理财需求的角度出发,指出对我国居民使用理财产品,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居民理财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民所处信息环境及个人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即居民的年龄、家庭月收入、学历、婚姻状况、获取理财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理财信息的了解程度。其次是,居民风险偏好属性、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银行业务办理的方式、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及银行实力对居民的理财需求的选择也会造成较显著的影响;最后表现在,产品收益及理财起始金额、理财产品本身的风险属性以及同期存款利率的波动等都会对居民选择理财有轻微影响。涂智苹,崔添龙(2014)在文章《高校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的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细分市场,为被分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他还认为,在未来客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银行提供的服务和特定的产品,而是主动的订购银行提供的具体方案。概括的来说,就是根据客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资产、地域、偏好以及职业等特征进行群体细分,在进行群体细分之后,使银行的服务由大众化和统一化逐渐的转变为个性化和层次化。(二)国外研究成果Jiankang ( 2012 ) 在 其 文 章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中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选取收入水平、学历、个人的理财需求、居民对银行理财的认同情况等作为分类变量,对居民的理财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对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认可上,学历低2的比学历高的认可度更高;在分析收入对理财需求的影响上,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有更强烈的个人理财需求以及动机;学历高的居民的个人理财需求要高于学历低的人的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