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营养学专业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营养学专业_第1页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营养学专业_第2页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营养学专业_第3页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XXX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建国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表明: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膳食结构尚不够合理,一些与膳食模式变化有关的健康问题相继出现。关键字: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膳食结构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营养成份的优劣则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一 近六十年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总览(1)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是恢复、发展生产很有成效的阶段。在此期间,粮食生产的增产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递增,由每年人均 240 公斤增至 300 公斤以上,平均每日每人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估算摄入量增长了 20%~30%,其中热量由 7.29 兆焦增长到9.41 兆焦,蛋白质由 48.5 克增长到 58.0 克,脂肪由21.8 克增长到 29.3 克。这是一个逐渐恢复到饥饿线上的时期。 (2)1959~1963 年,在粮食供应上是一个较大幅度下降的时期。1960 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 216.74公斤,比 1956 年下降了近 30%,并低于 1950 年水平 。1962 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也低于 1952 年水平。估算人均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亦低于 1950 年水平。在此期间,造成了大规模人群的严重营养不良,以及死亡率增高。1960 年总死亡率达 44.6%,为 1955 年的两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一度跌入低谷。 (3)1964~1975 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才恢复到1956 年水平。而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则到 1978年才开始相继恢复到 1956 年水平。可见这一走弯路后的恢复阶段是漫长的。当然,这期间动乱的政治、社会状态,也是重要的干扰因素。 (4)1978~1985 年,是农业生产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人均粮食占有量由 1978 年的 316 公斤,到1984 年增长至 390 公斤。粮食消费量和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也均有相应增长。嗣后粮食消费量与热量摄入量持续维持稳定,公认为 80 年代中期是在总体上由温饱迈向小康的转折点,故称这一阶段为膳食数量的补偿阶段。(5)1985 年以后则进入了膳食结构的调整阶段。其特点是粮食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