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推行 PPP 模式,2014 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PPP 建设项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政府通过将社会资本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财政压力,还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本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因此,公私合作呈现出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随着实践的推进,在 PPP 项目参与方合作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本的天生逐利性,会引发一系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 PPP 项目的顺利推进。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监督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确保 PPP 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先对 PPP 模式相关理论、政府监管理论、激励规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做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政府监管和激励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 PPP项目的政府监管与激励现状,提出了目前的监管模式和激励手段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两个方面解决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和监督问题,即先确定激励和监督的最优力度,再选择最佳的激励方式自己能起到作用的监督管理机制。第一部分是根据委托代理的经典理论来阐述的,引入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激励与惩罚函数,基于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原理建立了政府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委托代理模型,求解了公私双方在不同风险态度下政府的最优监督力度和激励水平,以及社会资本的最优努力水平,设计了一个包含政府激励和监督的最优激励监督契约。通过求解模型得出:在基础设施 PPP 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不同的风险态度会对公私双方期望收益产生影响。政府激励与监督是有效的,社会资本努力水平与政府激励水平和监督力度均呈正相关;政府可以通过激励和监督引导社会资本采取更高努力水平;当政府为风险规避时,政府愿意通过提供更高的激励水平来促使社会资本努力工作;而当社会资本为风险规避时,政府将降低激励水平减少社会资本的收益分成。政府监督力度存在一个最优值,能更好地促使社会资本努力工作。第二部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委托代理视角下政府激励社会资本的 16 种激励措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分析何种激励措施能更好地促使社会资本努力工作,同时建立了政府监管机制,实现更好的监管。得到的相关结论如下:政府对社会资本激励的一级激励指标中,激励效果较好的是项目的经济支持和相关政策法规支持,项目相关的资本增值保证激励效果较差。其中,政府对项目的经济支持 5 种具体激励措施,激励效果最好的是税收减免,贷款贴息、融资协助和财政补贴激励效果居中,投资赞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