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与明清的女性诗人摘要:明清之际 ,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互摄互融,对中国和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疑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清时期产生了历史上为数最多的女诗人关键词:文化交流、女性、社会、性别、经典论、文人文化、明清之际 ,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 ,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 ,为了传教的需要 ,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 ,使中国知识界对 “西学”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 ,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 ,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 ,使欧洲出现了 “中国热”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互摄互融,对中国和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疑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清时期产生了历史上为数最多的女诗人。仅仅在三百年间,就有两千多位出版过专集的女诗人。下面我就从思想教育、文献、艺术和女性诗人方面看一看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西方文化的传入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开始于明万历中叶盛于清康熙间,至乾隆中叶而绝;第二个时期,始于清咸丰、同治间之洋务运动,以迄今日。 本文主要讲述明末清初时期,也就是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西方的传教士。传教士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他们将西方学术翻译成中文,带到中国,其中包括如下:(一)语文学 利玛窦著有西字奇迹一书,内容是用拉丁拼音注读汉字。其后又有金尼合(Trigault Nicolas)著西儒耳目资一书,也是将拉丁文拼音与注音的,其条理比西字奇迹更为完密,这是西方人介绍拉丁文的最早著作。当时中国学者多受其影响,写作中常引述该书中内容。荷兰人在台湾,曾设学校,教授当地人学习拉丁文当时士人的应用文件,都采用拉丁文。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许多人懂得拉丁文。 (二)天文历法 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天文学和历法。先是在万历三十八年,因为日蚀不验,发现旧历的错误,就有李之藻与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请采用西洋历法,以改良旧历,并推举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等西洋教士。朝廷没有采纳,发生了南京反教风潮,并有禁止耶教、驱逐教土的命令。后来至天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