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管理的六个原则 [复制链接] 看板管理是为了有效管理作业现场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实现生产信息的快速传达和各生产单元的信息共享,下面说一下看板管理的六个原则。原则一:下工序就是客户,不将不合格产品送往后工序;原则二:由后工序来领取;原则三:仅生产后工序领取的数量;原则四:平均化生产;原则五:看板管理是进行微调的手段;原则六:使各工序稳定化、合理化;原则一:下工序就是客户,不将不合格产品送往后工序. 制造不合格产品,就是为不能卖出去的东西投入资本、设备、劳动力.这是浪费的极致,与企业降低原价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就不能再继续生产,必须首先提出防止其再次发生的对策。 为了更彻底地实施上述消除不合格品的活动,“不将不合格产品送往后工序”是很重要的。其理由是: 1)制造了不合格产品的工序能立即发现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2)若不合格产品原封不动地放置,后工序就要停止,或者不合格产品积压在本工序中,使工序的问题马上明显化,管理者就不得不一致制定防止再发生的对策。 因此,为了确切实施这个原则,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机器或者作业就要自动停止。在此,便出现了自动化的理念。 产品里万一混入了不合格品,一定要及时更换掉,每个工序因不合格品导致的数量短缺一定优先补充.假如从供应商送来的物品中有不合格品,则必须以最短的时间补充上,这样做很难,但必须这样,否则一个流生产是不能顺畅进行的。 不论是哪一个工序,假如不能保障 100%的合格产品,那么看板管理自身就崩溃了。原则二:由后工序来领取. 第二个原则是在必需的时间,由后工序来领取必要数量的产品。 在不需要的时候,制造非必需品供给后工序,将在许多方面都产生损失,例如让作业者多余地加班工作、因多余的积压库存而发生的损失、还有虽然设备有余力但是因不了解它而增设新设备造成损失、因为不了解那些成为瓶径的设备而不能实行对策以致耽误时机……当然,最大的损失还是因为制造了不需要的东西使得需要的东西不能生产。 第二个原则对于消除如上的损失极其重要。为了切实遵守这个原则,该如何去做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假如遵守“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后工序”的第一原则,就能够发现在本工序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因而,就没有必要从其他方面得到信息,也能够供给后工序所需品质的产品。与此相对,后工序需要物品的时间和数量在自己的工序中是不能掌握的.也就是说,前工序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才能了解上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