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 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 8 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下腹痛苦,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妇科检查妇科 B 超检查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初步评估严重程度无包块破裂、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有包块破裂或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基本治疗药物治疗(疗程 4~8 周)生活、饮食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按药敏给药,若药敏没有出来,按临床经验给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肿块持续存在。中药治疗:口服、灌肠、外敷等对症处理,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痛苦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痛苦,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痛苦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