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总结根据师婷老师 PPT 演变的 Word一,疾病概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进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疾病概论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各种疾病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如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疾病时稳态调节的紊乱及其规律,疾病的转归等)二、基本病理过程不同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一)、水和电解质紊乱(概念—原因-通过机制发生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高渗性脱水特点:失水> 失钠,血浆[Na+]〉150mmol/l,渗透压>310mOsm/l1。 原因和机制(1)饮水不足: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口腔、咽喉、食道疾患;水源断绝.(2)失水过多: 经肺和皮肤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丢失低渗液。2. 病理生理变化 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1)ADH 释放增加,尿量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升高;(2)有渴感;(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出现细胞脱水。早期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下降不明显,醛固酮增多,尿钠增多;(4)细胞脱水可引起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5)脑细胞脱水出现功能障碍3。 防治原则: 补水为主,给予适量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特点:失钠〉失水,血钠〈135mmol/l, 渗透压<280mOsm/l1. 原因和机制 体液大量丢失,只补充水易引起 (1)经胃肠道丧失 (2)大面积烧伤 (3)大量出汗2。 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环节: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患者无口渴; (2)ADH 分泌减少,尿量不减或增加; (3)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 (4)血钠减少,醛固酮增多,肾吸收钠上升,尿钠减少; (5)细胞外液减少,包括血容量减少 →早期循环障碍,组织间液¯减少→脱水体征 细胞内液未减少反而增加→细胞水肿,特别是脑水肿3。 防治原则: 补钠为主,补水为辅等渗性脱水特点:水、钠呈比例丢失,血钠 140-150mmol/l, 渗透压 280-310mOsm/l1. 原因和机制 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2。病理生理变化(1)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2)循环血量减少,Ald 和 ADH 分泌增多; 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假如仅补水,未补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