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1。萎缩:是已发育的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生理性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褐素颗粒,是老化的标志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病理性)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病理性)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1 鳞状上皮化生○2 肠上皮化生(二)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1 细胞膜的破坏○2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3 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4 缺血缺氧○5 化学性损伤○6 遗传变异(三)可逆性损伤(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1.细胞水肿(最常见):水变性,线粒体受损→ATP 生成减少→细胞膜 Na+—K+泵功能障碍→细胞内 Na+和水积聚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2。脂肪变(最常见):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脂肪肝发生机制:○1 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2 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 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脂肪输出受阻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1 细胞内玻璃样变○2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3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高血压患者的基本病变)4。淀粉样变5。粘液样变6。病理性色素沉着7.病理性钙化(四)不可逆性损伤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时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 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域呈灰黄、干燥、质实。坏死区域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存在炎症反应,光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逝但组织轮廓仍存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西粒细胞等大量释放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干酪样坏死——黄色、细腻、质软、无红染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常见的坏死形式4)坏疽:指组织坏死并激发腐败菌感染。分干性、湿性、气性a.干性坏疽:动脉堵塞,但静脉通常的四只末端。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轻b。湿性坏疽: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