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景关系看唐诗气象的流变[摘要]:以“雄浑悲壮”为显著气象特征的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达到了诗歌史上的最高峰。然而唐诗气象并非一成不变, 它随着唐代社会的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不同时代风貌和美学品质。本文拟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两种要素“情”、“景”以及它们在唐诗中的关系入手,结合前人对唐诗的初盛中晚分期,对唐诗气象的流变进行另一种解读。[关键词]:唐诗 气象 情景关系 流变一、唐诗气象的涵义及古典诗词中的情景关系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把气象作为诗歌的四要素之一。明代陈霆的《渚山堂词话》里说:“昔人谓:凡诗言富贵者,不必规规然语夫金玉锦绮。惟言气象,而富贵自见,乃为真知富贵者。”元代范德机在《木天禁语》里说:“又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 明确指出气象是从人性中流露而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里说:“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这里的“气象”指的是诗中诗人的主观精神得以寄寓的客观景象。综合来说,诗歌的“气象”,是指诗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诗人的精神气质、时代风貌和美学品质。“气象”是最能够反映文化景象和意义的,虽唐诗研究者众,但对于唐诗气象,现在最受推崇的还是严羽和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学说。严羽曾经用“盛唐气象”来称赞唐代开元前后的诗歌,他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描绘了唐代文化在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胡应麟截取了盛唐、中唐、晚唐时代的三句诗来象征三个时代的诗歌风貌:“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水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初唐体质浓厚,格调整齐,时有近拙近板处。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时有太实太繁处。中唐淘洗清空,写送流亮,七言律至是,殆无可指责。而体格渐卑,气运日薄,衰态毕露矣”。因此,我想试着从唐朝诗歌的发展入手,仿高棅的初盛中晚四唐说,对四个时期唐诗的不同气象作进一步的探索。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不仅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更有无数优秀诗人,包括善写古风的陈子昂,长于山水和禅悟诗的王维,工于行旅风光田园生活的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