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 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 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 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 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 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 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关键词】儒学; 道德精髓; 道德迷惘; 责任在现代信息发达的时代, 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媒体要求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 满足人们新闻需求、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服务人民日常生活, 但也有部分媒体走向娱乐化、媚俗化, 如某些媒体上的算命广告、淫秽图片、黄色小说等, 不胜枚举。广西某广播电台有一段时期就曾播出“夜半同居人”的广告, 为夜晚的“都市不归人”在百无聊奈之际提供一个信息平台, 进行陌生人之间的信息的模拟同居和手机聊天的夜生活, 其中的内容可想而知。他们或因为精神世界空虚迷失或出于不道德目的, 期望寻找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慰籍。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心态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媒体便出现了低俗的内容和广告。如果媒体为这些人搭建一个信息平台, 助长社会的不道德风气, 忘记媒体应有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社会责任, 就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也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 更不利于社会发展。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通道。在当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中, 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的道德精髓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和参考系数, 对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教育和实用价值。媒体在发挥道德教育作用时可以借鉴和吸取儒学道德精髓中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坚强阵地。一、儒学的思想道德精髓儒学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 至今有2500 多年的历史。儒学在曲折中发展, 经过历史的沉积和人民的选择, 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精髓, 并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 尤其是儒学中的有关思想道德修养的观念, 已经深深的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并通过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 道德修养儒学很注重对道德的修养, 提出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弃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