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表述: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学校德育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小学生的礼仪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不少学校在抓礼仪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宣传、号召上,空洞的条文说教较多。学校在礼仪教育上欠缺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礼仪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我校是一所由企业学校移交到政府的一所民汉合并小学,民族风俗各有不同,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许多学生的父母在厂里是倒班工人,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还一小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加之,一些外来做生意和六建下岗工人(许多家庭离异或生活贫穷)的孩子,他们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普遍较低,这种氛围也给学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再说,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具体表现在惟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部分学生在学校中表现为行为习惯差、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差,如:课间休息,有的学生时常在教学楼里追逐打闹,乱喊乱叫,学校秩序不好,打架事件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语言不文明,如当被别的同学有所冒犯时,粗话、脏话就脱口而出;不讲卫生,如随地吐痰,手中的果皮纸屑随地乱扔,看见地上有垃圾,不能主动捡起来;不守纪律,表现在上课铃声响后,有些学生高声喧哗,集队集会时小声讲话等等,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不注重孩子的文明行为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