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应急预案知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应急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编制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职责。一、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应急预案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降低突发事件破坏性后果的严重程度,保证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行动计划或方案。(二)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预案相应就包括这样四个类别。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相应的预警级别也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三)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1)实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应急预案覆盖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全过程,是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既有组织体系、应急方针等宏观规定,又有操作程序和工作职责要求。建设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不仅能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而且能避免和减少人民的损失。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就要看是否编制了相关应急预案,有预案的参照预案规定,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2)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的行动指南。编制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系统化、科学化总结,其最为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可操作。今年 2 月 18 日至 19 日,气象部门预测我市自北向南将有一次大到暴雨雪天气发生。按预案程序,市气象局经过科学的研判分析后,立即将预警信息通过电信、移动、联1通等通讯运营商向手机用户发布,市政府应急办立即组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