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仓储流程仓库平面布局和入库、出库、在库管理等细节过程B2C,作为无店铺销售的一种,其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速度,而仓储,则是供应链中最重要,最可控的环节。非常幸运,笔者从 0 开始,亲历了仓储从外包到自建的全过程,其中辛酸责难,不堪回首,直接上干货,大家都少走点弯路罢了。一、统仓 VS 分仓,地区仓 VS 平行仓统仓:就是所有订单统一从一个仓库发货。相对,分仓自然是指多个仓库同时发货。 分仓:又分为地区仓与平行仓两种;业界除了 Amazon 之外,几乎都是地区仓,比如上海仓发江浙沪的订单,北方仓则发东三省的包裹。平行仓:简而言之,就是哪个仓有订单所包含的货物,订单就从哪里发,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拆单多仓发货,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订单处理,人工干预少,对操作人员要求低;坏处是系统复杂度高,不是谁都能干。区别:1、对于日订单少于 2000 单或订单地域分布密集的 B2C 而言,统仓是唯一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单个仓库假如日出库量少于 1000 单,固定费用(房租物业,普工工资,管理成本,水电网络费用,固定资产摊销等)摊销到每个订单,特别是在前 3 年,出仓成本大大偏离于业界 6-9 元的正常区间。2、与常识不同,分仓的最大好处并非是平均运费的下降,尽管这是绝大多数 B2C 企业仓储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我个人的理解,分仓的存在大大缩短了运输公里数,并间接降低了 3PL(第三方物流)的包裹换手率,因此货损和到货时间双双下降,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初创期无法自建物流必须依赖 3PL 的 B2C 而言,不失为一个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国内 3PL 的服务质量普遍无法恭维的情况下.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分仓的系统远比统仓要复杂的多,需要提前储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并在数据库底层结构方面预先考虑。二、仓库平面布局电子商务仓储的功能重在“通过"而非“储藏”,理论上说,货物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入库量应与出库量应基本持平,快进快出。基于上述功能,仓库的功能分区如下:A、卸货/出库月台,顾名思义,就是仓库闸口外侧的一个上沿与车辆箱部下沿基本平行的水泥台子,便于人员,转运车直接进出车辆卸货:1、对于日出库量少于 1000 单的 B2C 而言,有无月台并无大碍。2、在 3000 单以下,卸货和出库月台合用一个即可。3、假如 B2C 的库存周期是 10 天以下甚至更短,这账可就要另算了。(业界一般控制在 21 天以下)B、收货区、QC 和收货人员的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