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热交换器类型: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有膨胀节、无膨胀节)、形管式热交换器、浮头式热交换器、填料函式热交换器标准: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管程:热交换器内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壳程:热交换器处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管流体:流经管程的流体;壳流体:流经壳程的流体管壳式热交换器结构型式及代号: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表示方法:排列方式:等边三角形(最普遍)、同心圆法、正方形法等边三角形法,优点:传热系数高(与正方形法相比)节约管板面积,允许压降较高的工况;缺点:换热管间不易清洗同心圆法,优点:比较紧凑,靠近壳体处布管均匀,小直径热交换器中布管数比等边三角形法要多正方形,优点:易于清扫,便于机械清洗固定管子的方法:胀管法、焊接法管间距决定因素:管板强度、清洗管子外表所需的间距、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管板作用:排布换热管分隔管程与壳程流体承受管程壳程压力和温度的载荷作用管板与管体的连接方式:可拆、不可拆管束对管板有支撑作用分程隔板种类:单层、双层作用:将热交换器的管程分为若干流程双层隔板具有隔热空间,可防止热流短路(即不使已冷或已加热的流体被刚入的热或冷流体经隔板而被加热或冷却)纵向隔板或折流板作用:提高壳程内流体流速;加强湍流程度;提高传热效率;支撑换热管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单弓形、双弓形、三弓形)、盘环形(圆盘圆环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的缺口高度和板间距的大小是影响传热效果和压降的两个重要因素缺口弦高一般为壳体内径的折流板的安装固定: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拉杆定距管结构、拉杆点焊结构)折流板间距:过小,增加流动阻力,难以检修和清洗;过大,使流体难以垂直流过管束,使换热系数下降支持板作用:减小跨距防振;支持换热管,防止产生过大挠度,增加管子刚度挡管和旁路挡板作用:防止流体短路旁路挡板:减小管束外环间隙的短路,用它增加阻力,迫使大部分流体通过管束进行热交换。挡管:两端堵死的管子防冲板的形式种形式,焊接在定距管、拉杆、壳体上导流筒:内导流筒、外导流筒,作用:使流体更均匀地流入管间,防止流体对进口段管束的冲刷,并减小远离接管外的死区,提高传热效果科恩传热因子:科尔本传热因子:关系: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程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回弯阻力和进、出口连接管阻力(局部阻力)热补偿的措施:减小管子与壳体的温差、采用膨胀节、使管束和壳体均能自由膨胀、弹性管板补偿、双套管温度补偿导致流体诱发振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