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高考真题1.(广东文综,12)战国此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后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B 本题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姓”以别婚姻,“姓”最初是贵族的特称,彰显贵族血缘的高贵,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战国后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故 B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与基本史实相违反。C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2.(浙江文综,14)如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有关制度信息有( )① 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的信息(周)“武王”“诸侯”可知这应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①错误,② 与题意相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故④对的;宗法制、分封制维系的政治秩序,是一种贵族政治,属于世卿世禄制,故③对的,答案为 D。3.(浙江文综,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与否真实。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对的的。这阐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根据解析:D 本题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阐明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根据。但不能阐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故 A 项错误,D 项对的;B、C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4.(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重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B 本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由“《周礼·考工记》”判断描写的是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A、D 两项在周朝尚未出现;C 项“敬天”的思想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由材料信息看,这种建筑的方整对称布局体现了儒学的“中正有序”的主张,故 B 项对的。5.(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有关“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可以判断( )① 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