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交底表表 AQ—C1—5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交底部位有限空间工种现场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一、作业环境标准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 19。5%-23%,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2、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 30mg/m³,在特别情况下人员进入超过规定浓度的作业面时,浓度不得大于 100mg/m³,其作业时间不得大于 30 分钟;3、二氧化碳不得大于 0。5%(按体积);4、氮养化合物浓度不得大于 6mg/m³;5、二氧化硫浓度不得大于 15mg/m³;二、作业程序作业申请本工程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办理《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未经审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见附件 1。作业方案施工队办理好《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遵循以下程序:(1)、作业前安全室对作业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3)、检查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三、作业要求。 1、准备工作(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需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结束时间、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的检验结果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应配备救援装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装备.(4)、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对检查井内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畅通,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6)、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值等。检测时应填写《特别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见附件 2。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