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首要和核心的一条,是确立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三次创新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新境界,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词的是东汉的班固,他编著《汉书X8226;河间献王传》,对河间献王刘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作总体评价时,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自班固以后,“实事求是”一词逐步演化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在毛泽东以前,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尚未上升到哲学层面,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理解,并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80页),上述引文第一、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句话的含义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从实际出发,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第1页共10页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我们通常就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最简明的概括。不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其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反对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也经历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等思想。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就要背叛革命的危机关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不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把领导权拱手让给国民党反动派,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少数人又错误地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对中国革命采取了取消主义的立场。从思想路线上看,陈独秀等人的错误在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革命。此后,为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党又犯了几次“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危害时间最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最大,几乎陷中国革命于灭顶之灾。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思想路线来说也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在革命的危难时刻,毛泽东同志率先克服了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使人们从这种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形成。1937年,毛泽东写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彻底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