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 1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向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高考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阐明岩石通过不一样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 1~2 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通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减少B.温度减少,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减少,压力减少解析:选 C。石灰岩通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大理岩。过程①代表变质作用 ,则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2.图中可以反应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C.④ D.⑤解析:选 C。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达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3.(·高考大纲全国卷)读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选 C。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经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岩。考向二 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经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 岛处在(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选 C。根据经纬度可判断 K 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北侧。5.(·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选 D。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层发生褶皱后,背斜处受到侵蚀,地势变得较平坦,然后其上覆盖了厚厚的沉积层,阐明发生了沉积作用,最终,岩浆侵入已经有的褶皱和沉积层,阐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6.(·高考四川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 3 099 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选 A。结合题干材料中的“亚热带”“山顶海拔 3 099 米”及景观照片中山地为块状山地可知,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7.(·高考海南卷)某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