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本章大纲: 一、 总论(一) 会计概述(二)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四) 会计要素本章重点难点以及重要知识点:本章重点和难点重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新点:本章今年无变更本章出题类型为客观题。一般考试分值为 0—2 分。近两年未出题,但却是整本会计教材的基础。(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应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的范围。重点:会计主体同法律主体不一样。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种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重点: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确定计提折旧所采用的措施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3、会计分期(会计期间)是指将一种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种个持续的、长短相似的期间。重点: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措施。在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制。一种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日止。同步规定企业提供中期财务汇报。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汇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会计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量度,不过为了弥补货币量度的局限性规定企业采用某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在我国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提供应境内的财务会计汇报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合法凭证为根据,如实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包括真实性、精确性、可验证性。(2)有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它是强调不一样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口径一致,互相可比。为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同步规定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4)一贯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前后各期会计政策要保持一致,不准随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