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对员工的塑造——变“新丁”为“骨干”一、招聘与选择(一)岗位在心理层面的本质1.问题一:雷明这个人能不能当会计?假如有一天,你们的企业去招工,有一个叫雷明的人来了,说:我对会计这个岗位感兴趣,我有会计师证书,我是学财经的。假如你是个企业管理者,面对这样一个求职者,你在心里怎么推断,这个人能不能当会计呢?首先会计是一个岗位.在一个企业,假如销售额上升,利润提高,鲜花和掌声首先给sales,因为他们是冲在第一线的人。但是在这个企业当中,作为一个会计,您的账目不出错是应该的,顶多算苦劳不算功劳,是你应该做到的。所以,做会计的必须有一颗不争的平常心。其次,会计这个工作,每天都跟比较枯燥的数字打交道,比较枯燥,还不能出错,假如一个人的情绪起伏比较大,比如昨天晚上跟老公吵架了,今日在一肚子生气,算账的时候出点错,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会计,他必须内心平和,情绪体验不敏感。一个一惊一咋的家伙,喜怒形于色、耐不得寂寞的人,是很难当好会计的.所以,在招聘的时候要考虑这几点.2.问题二:岗位在心理层面是什么?我们的心理学层面,又可以说角色.角色是人与组织的交点,人是通过适应岗位来适应组织的.比如,妻子是一个角色,丈夫也是一个角色,会计是一个角色,总经理也是一个角色。如总经理这个角色,人人都能低头干活,就你得抬头看路.假如公司业绩出现滑坡,反正没人责难,人人都跟你过不去,包括门口那保安。企业组织招人的时候,是不是都知道自己招募的这个人他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就比如会计,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是否想到一个情绪起伏比较大,一个不甘寂寞,一个一看就知道好为人师的家伙,他是不能当会计的。假如企业招募的时候不太清楚这些角色要求,招募的时候就可能比较盲目,而一个新人进入一个新的企业组织,他对这个企业组织缺乏一个感性的认识,甚至这个人刚刚从大学毕业,这个人以前不是做会计的,他对这个岗位没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员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身份出现在什么地点,去做什么事,以及做到什么份上,可能我们心里会有大概这么一个模板,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进入这个组织,刚刚从事这个岗位的一个新人,他心里会不会有一个清楚地认知,而且他这个认知跟咱们企业对他的期待是不是一致?很不幸!求职者也有,但不一定清楚而且与组织的期待、定义和推断标准未必统一。这是需要企业思考的问题。(二)人与组织、岗位的匹配1。许三多的入职焦虑许三多这个年轻人满怀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