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管理的思考 随着部队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移交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以下统称军休干部)分散安置已成为主要形式.军休所将逐渐演变成一个部队后方的“军官大本营”,人员逐渐的增多,管理高职位的军休干部面逐渐扩大,由于居住分散,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所以旧的服务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进展的需要,如何做好分散安置条件下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已成为军休管理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一、当前军休工作、军休人员、工作人员存在的现状:(一)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1、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是一个特别的社会单位,其特别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主体特别,接收的大都是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二是人员经历特别,军休干部都是从部队岗位上直接离退休来到军干所休养,人生经历单一;三是生活环境特别,军休干部离退休后,有的在国家专门提供的干休所进行休养,相对比较封闭;有的是分散居住在不同地方,并且还将是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的主要形式。虽然分散居住,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融入社区管理;四是服务保障特别,国家提供专项经费和设施;五是管理的模式特别,属于部队人员地方管理,落实“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休所工作的主体。2、组织军休干部学习、开展组织生活难以正常。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是军休所落实政治待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随着军休干部年龄越来越大,患病概率越来越高(即“双高”:年龄高、发病率高);加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军休干部因房屋拆迁、自己购买商品房或随子女去了其它地方,特别是现在军休干部安置政策的调整,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越来越多,集中组织军休干部活动不方便,难以开展正常的学习、组织生活。3、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军休干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由于部队调整精简,大批军休干部将移交地方安置,安置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的逐渐增多与管理力量的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在接收安置的人员中,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高层次.由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不同,实际需求又存在较大差异,仅靠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二)军休人员队伍现状一是思维的转变。接收的军休干部绝大多数都曾是部队军官,曾担任过领导职务,部分干部离退休到地方成为老百姓后,容易怀念曾经有的一段光荣历史,特别希望得到社会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