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第四章 第三节氮和硫的氧化物课时安排二课时授课时间整体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培育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育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3。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学会有关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方法。4。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过程与方法1。会对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2.通过介绍“模拟生物固氮"“硝酸的工业制法”等讨论工作,培育学生运用已有的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 SO2的结构和价态,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讨论中培育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4。使学生初步掌握讨论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氮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介绍“模拟生物固氮”“硝酸的工业制法”等讨论工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3。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4。结合二氧化硫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进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教学目标重点及理由分析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可逆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对比、讨论、讲授学法指导要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 SO2和 NO2对大气污染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 SO2 和 NO2 的产生、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等.然后根据SO2、NO2的利用和对大气的污染,开展如何评价 SO2、NO2的讨论。这样既巩固了SO2和 NO2的有关知识,又培育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教具使用多媒体、实验用品、课件板 书 设 计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