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的模范一、易俗是三大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一明显主题,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把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提了出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之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各民族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文化和风俗。总的来看,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其中有不少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坚强纽带。对于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民俗、民风和由此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我们党历来是十分尊重的,而且一直号召我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像《云南映象》的展示和演出,就是把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精华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大胆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和小生产的社会环境中,加之经济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时而会出现一些落后的甚至于糟粕的东西,比如热衷于封建迷信、遵从陈规陋习都是这些不健康文化的反映。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一旦形成一股风气,汇成一股势力的时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号召,刚刚从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破旧俗,树新风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中。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一代新风的树立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一直没有放弃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第1页共3页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对教育和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的意义和方针尤为关注。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引导农民树立新风,革除陋习,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禁止黄、赌、毒。可见,无论过去和现在,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始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对社会有哪能危害。这些年来,提倡“移风易俗”的声音变弱了,有的地方根本听不到了。于是,一些本已绝迹了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慢慢地抬头了,有的陈规陋习也开始纷纷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和明显,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很是盛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精神上却更加贫困了。于是间,请客送礼之风重新走俏,修坟造墓、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算命卜褂流行、风水先生生意兴隆、摆宴席、做道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吹吹打打好几天,说起来是“热闹”,实际上把活人折腾个半死。有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当地的领导也是“顺应民意而听之任之”,不少人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群众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是敢怒而不敢言。还有什么孩子满月、过生日、参军、上大学、搬家、起名、剃头等等真是名目繁多。更有甚者,连儿子从拘留所、看守所甚至刑满释放也要大请宾客。一些人辛辛苦苦“打工”挣了点钱,也都在这“人情来往中”和“不情愿的礼常往来中”打了水漂。一些人也盲目攀比,使其大操大办风越搞越隆重。这种现象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不堪重负。故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讨论,重提移风易俗,并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这些不良风气带来的社会危害,带头制止和不参与,带头抵制和坚决反对。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建迷信活动猖獗的地方,人们有病不去医院看,而是求助于看相算命,相信鬼神会消灾保佑;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