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动老师专业化进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仔细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精神,根据《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学校老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信息技术设备的大众化普及,为优化教学组织方式,优化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教与学形式,提供了可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的案例已不为鲜见,“可汗学院”、“李玉平微课程”、“广东佛山的课堂实录"等已为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方式等提供了鲜活案例.但放眼全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用于辅助优化教学的学校却凤毛麟角,我校亦如此。二、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老师情况:我校有教职工 46 名。老师平均年龄 40 岁,其中,大学本科 41 人,专科 15 人。由市区财政按比例补贴,老师个人购买的笔记本电脑 46 台。学校老师全部参加了中小学老师教育信息技术初级的培训并考试合格。2。信息技术配备情况:现在学校有计算机教室 1 间,配有电脑 39 台,办公电脑 10 台。学校每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方式)。三、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张义坤为为组长的老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体卫艺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由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老师和全校信息技术老师具体负责我校的老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组长:张义坤副组长:余校波谢建平任亮成员:刘海泉潘训龙潘建平余建廷四、总体目标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重点培育一线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程进行教育教学.五、培训方式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实行学校集中培训和老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沟通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分散自学:老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老师的实际,实行集中讲授、操作练习、教研组研讨、互相沟通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六、培训内容(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案例分析;(三)基本技术技能培训(网络基础、信息搜索利用、多媒体操作、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