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学生经过初中及“必修1”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也了解了伴随化学反应的发生而出现的反应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两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有快有慢。有的反应瞬间完成,如爆炸;有的反应要经历几万年以上,如化石燃料的形成和溶洞的形成;有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变化快,在低温的条件下变化慢,如食品的变质;还有的反应在干燥的环境中变化慢,在潮湿的环境下变化快,如钢铁的锈蚀。人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粉碎反应物以增大其接触面积,或将固体反应物溶于水中以提高其接触机会,或加入催化剂,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从这些生活实例和学生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出发,通过对镁、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定性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从而引出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利用简单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到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定量地说明、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双氧水分解的一组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反应物的性质决定,而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主要由内因决定,外因也有影响作用这一哲学观。同时教材还要求运用函数图象观察和描述特定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以认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又设置新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具有可逆性。即使是一般认为进行得比较完全的反应体系中,也还有反应物没有充分反应。从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时,就将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学生通过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价值,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实际意义。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按照人们的期望去完成,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这些问题的研究能让学生认识到面对一个具体化学反应所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将事例引入课堂学习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科学价值观也十分有利。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目标分析: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计算,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数据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定性地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实验现象定性地判断化学反应快慢,并能解释有关现象;认识许多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存在一定的反应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共存;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掌握化学平衡的特点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从日常生活的例子和已有的化学实验事实,结合熟悉的化学实验现象,比较几种化学反应的快慢,使学生领悟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而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从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化学反应速率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而外界因素的改变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这一事实,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内因起作用,外因也有影响这一哲学观点;从改变化学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使化学反应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信心。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影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