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通过爱心和感恩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他们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活动目标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2、促进校园和谐,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构建和谐校园。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4、促进学校实施素养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关怀弟妹,讲孝心懂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讲卫生懂礼貌;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奉献爱心,关爱社会,讲诚信懂礼貌.三、指导原则以人为本,把关爱与责任教育统一,做到七个结合,即感恩教育与学校校会、班队会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四、组织领导课 题 组组长校长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的领导、组织。课题组副组长责课题安排、检查、督促、落实、资料整理。组员:负责本班“感恩"教育的落实.各任课老师:结合学科特点,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五、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识到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加强领导、组织、检查与督促,制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2、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各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各班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检查评比。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对表现积极、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彰,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观看爱国影片,读优秀图书,唱优秀歌曲,讲道德故事,评“感恩之星”等系列教育活动,为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有效载体。 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宣传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各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内容,制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紧密结合。 4、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必须坚持家校结合,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六、实施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4 年 1、2 月,1、动员准备工作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