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家庭暴力不仅威胁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婚姻的破裂,甚至会导致家庭暴力犯罪,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越来越多,根据权威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家庭生活中,曾经遭受丈夫殴打的女性占整个调查样本的百分之五十,其中,明确殴打妇女的比例为百分之六,农村和城镇分别占到百分之八和百分之三。全国各地妇联受理家庭暴力的投诉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每年达到4到5万件 。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针对儿童的家暴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因此,防治家庭暴力需要有效的救助措施。救助包括法律救助和社会救助两种形式。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救助制度,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是中国第一个详细针对家庭暴力出台的法律,从此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虽然完善了法律救助制度,但是,由于家庭暴力的隐秘性、长期性、复杂性,仅仅依靠法律救助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的救助。社会救助和法律救助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基于以上现状,本文通过介绍家庭暴力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对家庭暴力救助的规定,以及对域外救助制度的研究和借鉴,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救助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正当权益。关键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 完善目录摘要...............................................................................................................................1引言...............................................................................................................................1一、反家庭暴力及救助概述.......................................................................................1(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1.家庭暴力的定义........................................................................................12.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2(二)救助的定义及形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