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市**区胜利和公园路交汇处东北侧,西邻度假村,南面和东面邻动物园。场地内原有建筑物已拆除,南侧偏西残留一小山丘,四周均已形成 3~7m 高的较陡人工边坡.基坑开挖前将高出基坑顶面设计标高的土坡、山丘进行平整,后进行开挖。工程基坑底面标高分为 34。00m、33.50m、31。20m,基坑顶面标高为 43。00m 至35。50m。本工程采纳放坡支护方案,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地上为 2~16 层建筑,地下室 1 层,地下室埋深 5。5m。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纳天然地基下的扩展基础,局部采纳高强混凝土预应力 PHC 管桩基础。建筑主体分为:A 组团办公楼;B 组团餐厅;C、D、E 组团公寓;F 组团图书馆。2、执行的标准和技术依据①《工程测量法律规范》(GB50026—2024);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法律规范》(GB12897-2024);③《建筑变形测量法律规范》(JGJ8-2024);④《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24)⑤《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4)⑥《**市基坑支护技术法律规范》(SJG05-2024)⑦ 委托人及设计单位有关技术要求;**建筑设计讨论院的基坑支护图纸,基坑监测要求。**建筑设计讨论院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监测要求.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3、监测实施方案3。1、监测流程本工程监测工作按以下流程进行.3。2、实施方案3.2.1、监测点位埋设本工程的基坑监测部分共需埋沉降观测基准点 3 个,位移观测基准点 3 个,基坑顶沉降、位移监测点 29 个,建筑主体沉降监测点 149 个(办公楼沉降监测点 42 个、餐厅沉降监测点 14 个、公寓组团一沉降监测点 24 个、员公寓组团二沉降监测点 24 个、公寓组团三沉降监测点 24 个、图书馆沉降监测点 12 个、室外连廊沉降监测点 3 个、地下室沉降监测点 6 个)。3.2.2、监测频率与周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以下频率进行监测。(1)基坑部分① 基坑开挖前,各监测点采集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 2 次;②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为 3 天/次,结构施工为 7 天/次;基坑填至±0。00 后停止监测。③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进行加密监测,观测时间间隔现场定;④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进行连续监测。(2)建筑主体部分① 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即开始监测,建筑物每升高 2 层观测一次;② 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③ 工程全部竣工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④ 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