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综合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由于工程造价管理还不完善,使得工程技术得不到有效保证,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要求,造成企业经济的重大损失。因此,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造价管理的讨论,对今后工程建设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数据滞后性明显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造价管理方式,各地区根据其社会平均成本价格和平均劳动效率编制本地区的工程预算定额和消耗量指标,然后分阶段动态调整市场价格,按月份或季度发布指导价,定期不定期的公布指导性调整系数,由此编制、审查、确定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材料的品种、型号、价格纷繁复杂,材料价格更是瞬息万变,定期发布指导价无法与市场价格的同步,以这种方式提供的造价数据与实际市场行情相差甚远;再者,消耗量指标也与市场发生了脱节,大部分企业都采纳政府颁布的定额数据,由于其更新迟缓,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下,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生产力水平,即使是使用清单模式的企业,其所拥有的企业定额也严重滞后。 1。2 区域性明显 建筑业的计价形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这样每个地区的造价员往往只对当地的造价体系比较熟悉,积累的常用业务数据和工作经验也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造价人员一旦更换了工作地区就需要重新开始,而这些数据和经验对造价工作又是至关重要的,造价机构聘请的新员工要掌握其中的精髓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无法很快胜任,所以造价人员的流动无论对造价员本身还是造价机构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失。1.3 造价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不完善 尽管我国也成立了一些造价管理部门,可是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功能来,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是不成比例的.再加上工程造价的管理也有银行的参加,往往会发生银行和造价站双方扯皮的现象。在基层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是一些工程技术部门,因而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尤其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变化不大,而建筑工程造价所作出的贡献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建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建筑工程的款项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