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 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2. 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 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既要注意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访问当地工厂,收集有关的生产地、原料地、劳动力、市场、运输等信息,分析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2.通过分组市场调查的方法,了解相应工业产品的产地分布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要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领会人类应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含义,并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内容及分析】本节《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本节教材主要选取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在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中,教材首先用简图展现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同时提出工业区位选择应达到的经济目的。接着,教材又用示意图的形式列出了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且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课前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参观访问当地有代表性的工厂,收集有关信息,分析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然后进行课堂汇报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课后,分组进行市场调查,选择某一些列工业产品的产地分布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区位因素,从而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教材用课文与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阅读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另外,政策、投资者的乡土情感、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地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在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法,分别扮演鞍钢和宝钢的决策者,说明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因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复习旧知,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