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库存管理方法传统库存理论认为,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何时订货和订多少货。现代库存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哪儿存货、存什么货以及货物种类与仓库的搭配都成为库存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上述各个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使现在的库存管理者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从众多库存管理方法中选择一种最适合本企业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方法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库存管理者必须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分配像流水线一样顺畅,并且使库存周转迅速.选择库存管理方法的原则是要适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每种库存管理方法都有假设条件,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能够近似于这种假设条件才行。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而又最小的储备量"。而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其关键性的突破在于放弃了“保证供应”,允许缺货,利用总成本最低来进行决策。库存管理要遵循 “经济性原则”,管理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带来的库存成本节约。库存管理者需要在库存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之间寻找平衡点,100%的客户服务水平往往不是最佳选择,企业总是寻找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或达到 “满意”的客户服务水平基础上的最低库存.1、库存管理分类方法要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常用的存货分类方法有 ABC 分类法和 CVA 分类法.1)ABC 分类法.ABC 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 ABC 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的。通常是将手头的库存按年度货币占用量分为三类:A 类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 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 70%—80%;B 类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 30%,占总价值的15%—25%;那些年度货币量较低的为 C 类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年度货币量的 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 55%。除货币量指标外,企业还可以根据销售量、销售额、订货提前期、缺货成本等指标将库存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管理者就能为每一类的库存品种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实施不同的控制。建立在 ABC 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内容:① 花费在购买 A 类库存的资金应大大多于花在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