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班级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长久以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讨论还很缺乏.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老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进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老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老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处,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进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老师,不喜爱幼儿园。 其实,在这种常规的教育中,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进行负面的惩处,我们更多的可以给予幼儿于鼓舞,从而激励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老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自身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进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老师通常采纳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上课不能说话,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开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进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问题实行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应实行的对策 (一)法律规范幼儿行为,形成良好常规 老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进展空间,让幼儿的主动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