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42~43 页例 7 的内容。实际也就是工程问题,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工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工程问题安排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不是单纯的教学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而是用这个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学习数学的方法——假设法.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抽象推理的能力。当学生经历一系列沟通讨论后,可以归纳出假设公路全长为‘1’时,计算最简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工作效率用工作时间的倒数来表示。在例题中,就是把这条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一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1/12,二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1/18。这样的解题方法在思考、列式、计算等方面都更简便。教材没有像过去那样一开始就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这些,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假设,逐步探究来经历数学思考的整个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 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和沟通合作的学习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相同的结果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指导: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同时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情境教学、假设验证、启发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四个步骤:复习准备、探究新知、检查练习、全课小结。一、在复习准备中, 我设计了 2 道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二、在探究新知环节是根据创设情境设疑导入,猜想验证合作探究来设计的。 首先,教材中的例题已经是学生熟悉的修路情境,我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产生疑问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假如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随而进入新课教学.其次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又分为六个步骤.(一)猜想。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两队一起修路要多少天?(在这学生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