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节选)最终 20 天完美备考方案讲座+资料+答疑1.政府网络舆情能力背景链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 2010 年 4 月 12 日公布了“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核。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由于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互联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诸多地方党政机关逐渐重视探索网络问政,并积累了某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经验,让更多的地方党政机构用好网络问政这一新的治国理政平台,从开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网络问政实践”的经典经验,供地方当政者参照。本次推出的常州环境保护局长“批评有奖”就是一种很好的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倡导,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6 月 20 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足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信息公开有助于亲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增长百姓对干部乃至政权的信任感。2)透明政府有助于防止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等问题的出现。3)信息公开有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进步。4)信息公开有助于防止怨气积累、矛盾积累和问题积累,从主线上消除了地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也许。5)信息公开有助于推进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1)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可以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友好稳定的高度出发。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测、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2)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助于开展工作,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变化封闭的观念,树立开放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