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一、病毒性肝炎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A.HbsAg(表面抗原)和抗 HBs:表面抗原是 HBV 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 HBs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达对 HBV 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B、HBcAg(关键抗原)和抗 HBc:关键抗原因存在于 Dane 颗粒中,在肝脏,重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 HBcAg,其存在表达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 HBcIgM 较早出现,其阳性提醒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 HBcIgG 出现较迟,可保持数年甚至终身.C、HBeAg 和抗 Hbe:HbeAg 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 HbeAg 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 Hbe 出现而 HbeAg 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 Hbe 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在静止期,传染性减少。2、HBV DNA:存在于 Dane 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敏捷标志。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亲密接触及性传播等。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本期持续 5-7 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重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重要为 ALT 升高。黄疸期:本期为 2—6 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 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体现。肝功检查为 ALT 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恢复期:本期持续 1-2 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总病程 2-4 月,一般不超过 6 个月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六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试验室检查变化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 和(或)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少、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体现及诊断1)肝衰竭体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