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马小丽岗位设置在企业管理中很重要,它决定了企业能否产生较高的组织效率、员工工作职责能否依规履行、薪酬标准能否精准对接.因此,解决企业在岗位设置中的问题是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一、目前企业在岗位设置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企业在设置岗位时常常容易出现以下六个问题:一是没有从部门职责和组织流程中分解出岗位,结果使岗位的设置缺乏稳固的基础。二是对岗位类别的归属存在缺陷和模糊认识。一些企业将岗位分为一类岗位、二类岗位等,这种根据重要性将岗位归类的做法目前看有失和谐;此外,有些岗位在归属岗位类别上还存在模糊认识,例如将财务、审计岗位归为专业技术岗位,科研企业负有管理责任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推断被归为管理还是专业技术岗位。三是因人设岗情况比较突出,企业常常由于一些个别原因设置不必要的岗位以此安置人员。四是岗位设置过于细化或过于粗化。如有的企业把转炉工分为炉前工和炉后工,过于细化而不便于安排员工替岗;还有的企业把井下维修工和地面维修工归并为维修工,这又过于粗化而容易形成“搭便车”.五是岗位名称设置不法律规范.有的企业给岗位起名称,要么是动词(如去毛刺);要么是机器名(如水泵);要么不具体(如车间职能员);要么不精确(如合金库收发)。六是没有明确区分岗位和职位的关系。有些企业不清楚岗位和职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此无法建立三大职位体系,不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进展.二、设置岗位的基本框架建立岗位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依据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企业进展战略、产业规划和生产主营基础上,梳理部门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岗位体系,实现合理设岗、明确职责、提升组织效率的目标。岗位设置的三大原则为:战略分解、因事设岗:根据部门职责和组织流程分解岗位,有事干就设岗,没事干就撤岗;粗细相宜、工作饱满:这是岗位设置的技巧,把握岗位数量、实施简捷管理,要求员工多技能、满负荷工作;人岗融合、适应未来:岗位设置要考虑企业管理基础背景和岗位人员的条件,并逐步将岗位质量和数量调整到位.对于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置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在实践中,管理岗位的设置强调并岗制模式(高效精干),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强调大岗制模式(拓宽技术领域),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置强调满岗制模式(工作量饱满).三、解决岗位设置中几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岗位设置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下,就企业在岗位设置中常常出现的上述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