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治理我国的山区面积广阔,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在采矿方面优势较大,但若是矿区保护环境不利,也容易引起地质灾害.因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分为:地质损毁、环境污染、景观损毁三大类情况.所以废弃矿山的治理技术也就围绕这三部分展开。在矿山开采中无论是否是露天矿,造成地表受开采沉陷影响的一个明显的损毁特征是地表出现裂缝,严重时还将有塌陷台阶出现,地表裂缝发生的地段主要集中分布在煤柱、采区(盘区)边界的边缘地带,以及每层浅部地带。在治理修复中常采纳充填工程处理。 对地表裂缝填堵与整治、对沉陷台阶进行土地平整,以恢复原土地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塌陷地充填复垦土地综合利用技术,一般是利用土壤和容易得到的矿区无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坑口和电厂的粉煤灰、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尾矿渣、垃圾、沙泥、湖泥、水库库泥和江河污泥等来填充采矿塌陷地,恢复设计地面高程来综合利用土地。塌陷地其应用条件是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或可经济有效地实行污染防治措施。挖深垫浅复垦技术是利用沉陷较深,有积水的高、中潜水位地区,且水质适宜于水产养殖,将塌陷区在季节性积水较深区域在旱季进行挖深取土,并将土填在塌陷较浅的区域,然后将较浅区域复垦为耕地,较深区域就势建塘养鱼,塘边坡地栽树种草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挖深垫浅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挖深垫浅常用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泥浆泵抽取法或推土机搬运法。采纳挖深垫浅进行土地复垦时,表土是否剥离还取决于塌陷区土壤的理化性质,挖深垫浅的深度必须适宜。讨论表明地表塌陷区域深度在 1.5 一 4m 范围内易于采纳挖深填浅进行综合治理,在塌陷深度<1。5 和>4。0 的区域不宜进行挖深垫浅作业,对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区域,如地下水位小于 2m,可在 1。5~3。0m 之间的塌陷区内进行挖深垫浅,如地下水位大于 2m,可在 2。0m~4。0m 之间进行挖深垫浅,其挖深和垫浅原则上不应超过 2m。原则上挖深和垫浅部分应基本上保持挖方和填方工程量的平衡。垫浅部分用于农业种植的耕地,一般应高于地下水位 0sm,以防止渍涝对农作物的损害,其防洪标准一般不应小于 5 年一遇洪水标高。一、地质灾害产生因素1、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