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强化规章制度学习,增强遵纪守规自觉性,学校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灵魂。”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管好一个班级,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从任职那天起就要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上下功夫,怎么做才能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结合此次制度学习,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要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责任心是指做好份内的事的思想,敬业精神是指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的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惟有这种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第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看起来已是老生常谈了,但作为一名老师,就得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求学生的任何回报.我们做的是人的工作,教育对象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行为。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学生,到底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有些是立竿见影的,更多的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能认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我们一定可以享受“师道尊严”的待遇,这样,我们就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没有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就会要求我们的付出一定要有回报,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假如有功利之心,我们在工作时将会患得患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第三、要有爱心。这是做一名老师的必备条件。 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有爱心的老师才会融入学生的生活,与他们同喜同乐,共同经历他们的初中生活。老师的爱是一种特别工具,借重它是为了一个更深层的目的——激发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力求使情感教育技巧化、艺术化,为教学、育人制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样,我们就能用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