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2024)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阔师生员工参加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二、落实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常常化.晨检应在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校医院医生在学生就诊时予以排查,及时发现。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实行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实行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学校分专人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根据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