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出强校 文化出名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习心得近期仔细阅读学习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整个标准紧贴一线老师的工作实际,着眼于学校的进展,学生的培育和老师的成长,很实在很接地气,也为我们平常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作为分管学校教科研和党建工作的负责人,我着重关注了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的提高质量和 6 大管理职责中的第三条引领老师专业进步。在一段时间里,教学质量好像老和课业负担重,填鸭式教学等一些负面的议论联系在一起,好像一谈质量,就是逼着学生死搞学习,大量联系,占用休息时间……在这次颁布的标准中,明确的提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怎么提高做出明确的要求: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用特级老师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老师要营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质量提高要靠方法而不是书山题海。这实际上就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更深厚的底蕴,更多的方法,更高的效率,多练多讲的低效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老师要想办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精耕细作,提高效率,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学校也提出过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争取让每个学生不需要面对超出自己能力的作业,这样,学生能够保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参照标准,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想办法。有些教法和办法可能积重难返,但是一步步改进还是必须的。课堂教学上,学校这两年在推行“基于学的指导",我们老师也要把这一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让自己的课堂不在枯燥、单调,而是变的有趣起来,变得有文化气息。教学质量是广阔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一个学校证明自己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老师,我们讲的再好,做的再多,没有质量作保证的教学也是难以有说服力的。一个强校的打造,是建立在优秀的教育质量之上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老师自身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标准里面 3.2 第 39-—43 条,对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了明确的要求,对比标准,我校在有些工作上还是落实的不错的,比如校本教研,每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教学,听课、评课一直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