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架构的深圳广电融合媒体数据中心设计0 引言融合新闻中心项目是深广电集团由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转型的标志项目,调研、论证、建设长达 6 年,涉及机制、流程、技术等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第一期工程于 2024 年 5 月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近 1.8 亿,其中工艺系统设备投资预算 1。1 亿,建筑总面积为 4300平米。为了实现全媒体业务流程变革和技术支撑升级的项目目标,深圳广电和成都索贝公司、华为公司联合研发并实施基于云架构、全 IP 化的融合媒体数据中心。1融合媒体数据中心需求分析进入 21 世纪,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全球范围内电视广告收入增幅几乎零增长,广告平均价格下降。这些媒体进展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生产网建设从“网络化、文件化、高清化"改造转向“用户导向,服务导向”的流程改造和模式创新。因此,融合媒体数据中心项目不仅要满足节目部门对内容生产资源的需求,而且还要适应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进展的趋势.1.1 全媒体云计算与全 IP 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圳广电集团(含原深圳电视台)电视内容生产平台依次经历了编辑工具的数字化、生产系统的网络化、内容生产平台的云化三个阶段,IP 化则贯穿其中。总体而言,编辑工具数字化提高了节目制作水平和效率,提升节目生产过程的管控能力;后来生产系统网络化逐步消除业务孤岛,节目制播的运作效率和资源共享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以及自身融合进展的需要,深圳广电内容生产平台利用融合新闻中心项目建设的契机开始进入全 IP 和云计算时代.1、电视生产业务系统全流程 IP 化探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内容生产平台整体架构向全 IP 融合架构演进成为业界一致的认识,这一演进过程可以称之为内容生产网络的全 IP 化.IP 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 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生产系统全流程IP 化实际上是采、编、播、存各个节点采纳 IP 协议实现互联互通,并在线路传输、实现协调控制、完善网络应用等三个层面完成 IP 化改造.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内容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普遍基于 IP 技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用户体验,内容生产制播体系还需要“更加彻底的 IP 化".因此,IP 化后的全媒体融合网络包含 IP 化与网络融合两个平行的方向,需要业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