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继续教育学习总结通过网上继续教育学习。通过仔细倾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对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肤浅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育。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育,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讨论”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老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2.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育学生地理素养.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老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舞。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制造思维的培育,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养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