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河工程局董事会看央企董事会设置 近年来,关于央企之报道,不断见诸各种媒体,不论正面或是负面,还是争论,都是为央企结构调整致更趋合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致能够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从110 多年前建立的海河工程局董事会的进展脉络,或许能为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从海河工程局建立的目的是为保障天津经济进展与条约执行。第一,从 1860 年天津开埠到 1890 年的 30 年间,海河流域干旱成灾,降雨稀少,上游各河接近干涸,加之上游各水系疏于治理,海河淤塞相当严重,以至于吃水略大的轮船也被迫倒驳。从 1890 年~1900 年(除 1891 年外),海河流域每年都有洪水爆发,特别是 1895 年 4 月 28 日至 29 日,大沽发生了特大暴雨和高达 6.1 米的海啸,造成人员死亡和船只被卷走,河口一带成为泽国,接着就是灾荒,百姓以草根、树皮和糠皮为生。使得包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在内的很多官员认识到治理海河的重要性,这样的灾害频度造成了天津地区商业的萧条,不仅给清政府和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和航运业造成严重损失,也直接危及租界与天津城乡的利益。所以,尽早建立一个航道治理机构成为航运界、商界、清地方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共同关注的大事.鉴于海河给航运和人民造成上述严重损害的实际情况,虽知道疏浚海河的必要性终因财力与人力不足,从光绪二十年(1894 年)经多次磋商终于 1897 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王文韶与各国驻津公使团达成协议,宣告海河工程局诞生。第二,在 1902 年又加入《辛丑条约》的意图,即“为呈请事、查华北商业集中津市、一切进出口贸易、只恃一线海河、西人有鉴于此、因根据辛丑条约。设立海河工程局.组织纯照外国机构.”(原文为竖版)[1]由此,可以看出,海河工程局成立的目的。 作为“共和国长子"、“经济顶梁柱”和“国家队”的百余家中坚力量的央企,大多是伴随着共和国诞生,凝聚着几代人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进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论是当初的海河工程局还是现在央企其目的都不是为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海河工程局在董事会成员的选择与设置上亦为此目的服务,并且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第一阶段:成立之初,即由法国总领事兼领事团团长的杜士兰伯爵(Count de Chaylard)、英国领事宝士徒(H?B?Bristow)、津海关税务司徳璀琳和天津洋商总会主席克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