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与教育角度浅谈师生关系对学生进展的影响文/李雪晴作者简介:李雪晴(1992。02—),女,北京人,讨论生,小学教育专业。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逐步受到更多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和认识。在师生关系中,老师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本文从案例出发,探讨从模仿与教育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尤其是老师行为对学生进展的影响。关键词:模仿;教育;老师行为;学生;进展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4)11-0262-01一、模仿与师生关系模仿这一过程在教育和社会进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记载,模仿最早被应用于教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大都通过模仿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认为模仿过程在教育中不仅仅是效仿、再生或者构造的过程.因为儿童、青少年在其身体成长和心理进展过程中,模仿能力与其紧密相连,并且能够通过模仿抵御分化的社会趋势,从而形成个体与外界的一种沟通方式或桥梁,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体(儿童、青少年)对于教育和社会文明进程、对社会活动和美学体验的认识和理解①。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之上的互动关系。包括师生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我国 2024 年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原先的一种有等级差别、高低之分、尊卑有别的关系,逐步改变为一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得以逐步进展的重要方面。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二、基于模仿与教育角度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一)一位幼儿园老师的日记。“昨天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曦之妈妈告诉我,曦之回家常常会模仿老师的样子给他们上课.在幼儿的眼中,老师是最可敬的,在家中他把自己比作老师,让家长当学生,无形当中又把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复习了一遍……”②模仿是低幼年龄儿童的行为特点,他们会注意到老师的每个细节变化或情绪变化,而且他们在潜意识里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举止。我们可以认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老师是以一种榜样的形象出现的,而角色榜样具有相似的持续效应,它可以激励青少年去模仿 1 上方.所以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行为举止及说话方式.(二)张莉莉事迹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