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驻地监理办二 O 一六年 月监理文件名称建设工程02 标监理工作总结总监理工程师文件编制编制日期201 年 月 日审 批 年 月 日备注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是连接省会合肥与著名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的重要通道,是安徽省中南部地区间南北方向的骨架公路,现状为二级公路.路线起自,途经,终于,全长 950 公里,走向与高速平行。本项目起点位于国道处,沿线经过,终点位于,沿,路线全长 91KM。全线施工共划分为 7 个施工合同段,7 个驻地办。我公司根据与业主签订的监理服务合同组建了第二驻地办,负责第二合同段的监理工作,监理任务包括路基、路面和桥涵工程等。自然与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及气候气象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柔、日光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项目区域内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2300 小时,年平均气温 14。6~15.7 摄氏度,历史极端最高气温 42 摄氏度,最低—20 摄氏度。项目区域内余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 989。3~1153。6mm,5~8 月降水量较大,约占全年 50~60%。地形地貌建设工程二标段,区域地貌江淮波状平原,其岗坳相间,波状起伏,残丘零星分布其间。项目区域内地貌简单,为路线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道路沿线岩土层分布及其特征自上而下划分,场地土层如下:①1 层种植土-—灰黄色、灰褐色、灰色,松散或软塑,含大量植物根系,分布于老路两侧农田,层厚约 0。30~0。6m。①2 层填筑土——灰黄色、黄灰色、灰褐色、灰色,稍密-中密状态,主要分布于沿线的老路基,表层 15cm 为沥青,15~70cm 为灰土,下部为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粘土,呈稍密-中密状态,层厚 0.3~9m。 ① 3 杂填土—-杂色,松散状态,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碎石或砖块以及建筑或生活垃圾,主要分布于沿线老路基两侧的居民楼前,层厚 0。6~4.1m。② 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灰褐色、灰色,可塑状态,中等偏高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土,具有弱膨胀性,层厚0。50~4。60m。③ 层粘土——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土,属于中等膨胀土.层厚 0.5~3。1m.③1 层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状态,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土,中等膨胀。层厚 0.5~12。0m。④ 层泥质粉砂岩--褐红色,密实状态,表面已风化成壤及砂,无水可钻进,含...